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

  • 微信公众号

    中国红星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扫一扫 关注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0563-5600008

红星新闻

咨询热线

0563-5600008

关注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

中国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周东红:躬身在车间 争当模范人

发布日期:2016-04-30 00:00 浏览次数:

(转自泾县新闻网)

尽管时下正是春暖花开、温湿怡人的美好季节,但是对于捞纸工人周东红来说,他的一年只有一季——奋斗的季节。在水泥纸槽边,周东红和助手一起,抄起纸帘、跨步转身、抬手弯腰、回身落下,一气呵成,一张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在他熟练的操作下初具模型,这看似简单的工序背后其实是技术与经验的完美结合。周东红称,这是他30年辛勤付出学到手的看家本领。
  周东红今年47岁,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人。1985年,周东红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了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制作工艺,而这第一次的遭遇让这个17岁的小伙深深的爱上了这个行业。“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工艺背后那必须具备的吃苦耐劳品质。”
 
    钻研:敢当车间排头兵
 
  此后的8个月里,周东红在泾县小岭一家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厂里当起了捞纸学徒。但是捞纸技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初窥门径的周东红在学习期间没少走弯路,经验上的不足只有花时间弥补。周东红为了把手艺“学到家”,每天凌晨1点,就早早的守候在捞纸车间等待师父的到来,为的是能多跟师父交流交流;每天下班师父回去了,周东红还会继续待在车间里,为的是能拿起纸帘再练习练习。8个月时间,周东红捞纸技术初露头角,“青出于蓝”的他还被推荐到了中国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集团公司上班。
  进入公司以后,周东红更加刻苦钻研捞纸技术。在这之后的五年里,周东红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宿舍、车间两点之间度过的。他对于那段时间的经历记忆犹新,每天至少要在纸槽边站上14个小时,凌晨3点进入工作状态,一直到下午5点才能回家,一天下来,相当于走了几十公里的路程。“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家后经常是腰酸背痛、腿脚酸软、全身臭味,人都不想动”周东红忍着对父母、女友的思念,咬紧牙关,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改进。
  由于长期和纸浆打交道,周东红的双手也开始冬天龟裂、夏天浮肿,就和他曾经看到了捞纸工人一样,他把这称为“成长路上的印记”、“捞纸工人的勋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两年后,周东红从一个抬帘的助手成长为了一个掌帘的师傅,在自我的不断施压下,他每年以超过130%的指标完成生产任务。同时还保持着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两项记录,分别超国家标准8个和5个百分点。优秀的工作业绩使得他14次获得企业先进生产者称号,此外还拿下了“企业生产能手”“宣城市杰出职工”等诸多荣誉。2009年,他又被评为泾县“劳动模范”,2012年再获“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
 
    创新:谋求企业新发展
 
  周东红成为了捞纸车间的骨干之后,每天坚持早到迟走,在车间里既当捞纸工,又当“巡察员”,磨练自己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改进捞纸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捞纸既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以前要扎实的基本工、敏锐的观察力,如今还得加上一个创新的大脑。”
  1992年开始,周东红的角色开始转变,他逐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产品试制、新技术研发上来。周东红的观点是要坚持以提高自身素质为落脚点,通过实践打破固有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提高生产效率。“2010年,他看到芒杆制造的捞纸帘床极易损坏,于是提出了用塑料替代的建议,这是对传统捞纸工艺的一次挑战,很多人并不看好,但是最后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极大提高了帘床的使用寿命,为企业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销。
  出色的捞纸技术加上敏锐的观察能力,周东红当仁不让地参与了“香港回归纪念宣”、“建国五十周年纪念宣”、“建军八十周年纪念宣”等几十种新产品的试制。此外,他还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和研发小组一起参与了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邮票的试制,填补了我国使用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印制邮票技术领域的空白。
  2014年5月,周东红又作为核心成员加入到了中国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集团公司成立的“劳模工作室”中,成为了企业创新发展道路上的“大脑”之一。“要想走得快,就得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得一群人走。”周东红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但他始终认为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才是成功的关键,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责任:争当社会模范人
 
  在车间里,周东红技术出众,常为人师;在企业中,周东红思维敏锐,贡献不小;在生活中,周东红同样是甘当模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周东红捞纸技术好,为他带来了不少“小徒弟”,对这些刚入行的“嫩头青”,周东红一边严格教授,一边细心照料。“他们和我当年一样,刚入行,有闯劲,但是生活上又有困难。”每天在车间里,周东红手把手教授捞纸技术,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法。同时,到了下班后,周东红又常常把徒弟约到家中,烧上一桌饭菜,一边拉家常,一边谈理想。周东红说:“如今捞纸行业太累,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吃这个苦,看着那些沉的下性子、吃得了苦,坚持留下的新手,我这个老师傅也很敬佩。”周东红的教育有方让他带出了不少好徒弟。
  周东红教育徒弟要做个有益社会的人,而他自己也一直是这样践行的。“记得第一次发工资的时候,厂里有员工生了大病,我捐了5块钱,当时的工资是30块。”1986年,周东红第一次参与到了公益事业中。这次捐赠让到尝到助人为乐的“甜头”,此后每一次厂里发起的捐赠活动他都积极参与,用自己有限的工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除了响应厂内号召,周东红还常常参加社会上发起的爱心善举,帮助老弱病残的事情他总是走在前面,并发动家人朋友,一起献上爱心。
  据粗略统计,近几年来,周东红参与各类捐款40余次,捐物30余次,总金额达5万多元,对于这个一线生产工人来说,做到这点实属不易。周东红常说,自己经济条件有限,总希望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能带动更多有爱心的人参与进来。他坚信:“无论大小,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就能帮助到无数困难中的人。”
  从爱上一个行业到融入这个行业,周东红只用了两年,但是坚守在这个行业里,周东红用了30年。30年如一日,周东红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最本色的自己,勤勤恳恳,不曾褪色;同样,这30年又是周东红积极寻求突破、不断提高自我的30年,敢为人先、锐意创新,尽管躬身在车间,却一直在争当社会模范人。


    0563-56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