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扫一扫 关注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
(转自安徽日报)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歙县举办。本次大展以“笔墨纸砚之精神——文房四宝精品展”为主题,集中展示百余个非遗项目,让古朴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
洁白的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如何成型?剖竹篾、制浆水、捞纸、切纸等繁复的工序,需要手艺人的臂力、眼力,更需要他们的心力和智力。在本届大展展厅——歙县徽州府衙内,文房四宝的成品、原材料、制作工具等一一展现,参展者不仅复原了非遗项目的工艺流程,也重现了该项目的生态环境,力求让参观者得到更为细致完整的认知。
老手艺造就文化瑰宝
开展当日一大早,从事桑皮纸制作35年之久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同烟,忙着向参观者介绍潜山桑皮纸。桑皮纸迄今已有1770多年的历史,和诸多“千年寿纸”的工艺流程类似,桑皮纸的制作也要经过选料、蒸煮、拣皮、制浆、帘捞、焙烤等。但令刘同烟骄傲的是,他们的桑皮纸是文物典籍修复的上乘材料,在十多年前是故宫大修的特选材料。
在另一个展厅内,来自江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连四纸”也颇引人注目。连四纸原产江西省铅山县,2006年入选国家非遗名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纸原料要用毛竹的嫩竹竿,纸料需经几个月的日晒雨淋,使之自然漂白,生产周期长达一年。我国古代鸿篇巨著如《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明史》《十七史》等均采用过连四纸。
藏族印经工艺是首次来皖展示,包括造纸、制版、印刷等程序。工作人员介绍,坐落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的德格印经院,许多经文和画像的用纸都是用传统方法手工制出。 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其造纸原料是一种名叫瑞香狼毒草的根须,经版则选用红桦木为原料,印刷流程完全延续了传统的印刷工艺。德格印经院院藏木刻雕版30余万块,这些雕版兼收并蓄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代表性经典著作,储存了藏族文化中大量的古籍。此次德格印经院的工艺展示更是“惊艳”全场。笔墨纸砚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本次大展让文房用具背后的故事“跃然纸上”,让文化典籍“穿越”时光,受到了众多参观者的青睐,也提升了此类展览的水准。
新理念续写古朴意趣
徽州府衙内,白纸黑墨五彩砚,个个都有故事。在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的制墨展示区,黑黢黢的墨团在师傅的锤动下,渐渐圆润起来。这些文人雅士的书房用品,凝结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汗水。据省非遗保护中心有关人士介绍,制墨的炼烟工人须戴防毒面具作业;制纸的工人夏季要在40℃以上的高温室内焙纸,冬季要在冰冷的水中捞纸;砚雕车间更是常年石沫飞舞,灰尘漫天……文房四宝是传统工艺,手工技艺艰深难学,且劳动强度大,手艺人的艰辛付出可见一斑。
古老手艺传至今日,各个分支门类的独门绝技在国内外的交流展示平台上频繁亮相,大众了解非遗、热爱非遗的氛围日益浓厚。手艺人带着看家本领,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歙县国家级传承人郑寒介绍,在技艺类非遗项目中,文房四宝这一体系的传承者稳定增长。以歙砚为例,包括江西婺源地区,目前有数千人在从事歙砚制作生产。甘肃甘南卓尼的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前来参展的洮砚技艺传承人李海平告诉记者,甘肃卓尼县有2400多人在从事这一行业。砚台生产制作呈现行业化、规模化的趋势。
众多传承人的叙述传递出两个信息,一是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队伍日渐庞大,二是由于传统技艺职业教育的蓬勃开展,青年从业者渐成主力。工作虽艰辛,仍有后来者义无反顾地加入其中,其实工匠们都在进行着“华丽转身”。正如参展的歙砚传承人郑寒所言,要从匠人转变为艺术家,要屏蔽匠气,保留匠心。说到“匠心独运”,李海平经历的事颇具代表:他在当地城市学院的传统技艺班教授学生们雕刻手法,而学生们常常拿来别出心裁的构思、构图与老师交流。 “老艺人强在雕刻功夫上,新徒弟强在构思想象上。砚台上的图案只能是龙凤呈祥、亭台楼阁吗?非也。”李海平觉得这是一个互补,实用性和审美性兼具的文房四宝,才能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
守望者重塑文化生态
李海平与学生的对话,体现了当下绝大多数非遗项目的坚守与变化。在技艺类非遗项目逐渐走上生产性保护的道路之后,除了手艺人的守护,还需更多懂市场、懂销售的人共同推动。
在展览现场侃侃而谈的周健年龄不大,已是歙县老胡开文墨厂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他告诉记者,如今墨厂一年产量约为60吨,产品类别丰富,销售额从往年的500万元升至去年的1500多万元。在人们动辄谈及笔墨纸砚已由原来的实用工具逐渐向观赏珍藏的艺术品转变的当下,周健却认为,文房四宝仍然要坚守好书写文具这一阵地。在坚持传统工艺制墨的同时,他们并不固守,近年来厂里开发了具有动漫卡通元素的徽墨,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市场收益良好。上世纪80年代,墨厂80%至90%的产品都销往国外,而今出口和内销各占一半,其中内销以学生使用为主。临泉毛笔的传承人张修尧也有同感。他制作的毛笔有100多个品种,其中既有启功、刘海粟等书画大师们使用过的经典款,也有种类丰富的学生用笔,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在传统文化教育日趋广泛深入的当下,文房四宝的生产者们不约而同地顺应市场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周健认为,再精妙的技艺也需要在产品上得到体现,产品的普及、推广能够进一步促进传统技艺的深耕细作。
来自广东的端砚则搭上了 “一带一路”的顺风车。梁焕明是广东省端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家里世代制作端砚。目前,他开设了端砚博物馆,成立了端砚学院,创办了在线商城,在雕刻技艺领域注册了商标“阴阳双刀”。上月底他去了趟法国,把自家的端砚作品带到了罗浮宫 “一带一路”书画展上,向法国人展示了这项传统技艺。
省文化厅非遗处有关负责人认为,近年来,各地独具特色的非遗技艺展示展演,已经提高了民众对非遗的认知度。非遗项目无论是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是走出国门成为跨国文化交流项目,都体现出非遗保护传承已初见成效。通过恢复传统非遗项目重塑文化生态,未来可期。